专题活动展示

岁月留痕——唐俭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5年初夏,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师生陪同两位英国外教游览松花江,在防洪纪念塔合影留念。后排左六是我。

72年是我教书生涯的元年,我教的是精读课。第二年我教73级精读,就是照片里这些学生,直到他们毕业,故这个班对我的感情最深。班里同学有从未学过英语的,困难多多。当时有句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为此师生也是拼了。晚自习时,老师们深入到学生宿舍,给学生纠正语音,每每练到口干舌燥、着急上火,嘴唇起泡。

英语系两位副主任宋元卿(第二排第六)、张允文(第三排第三)都精通英语,熟稔语言学、教学法,又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我都记不清他俩听了我几次课,但是他们的教诲至今不忘。解放前他俩是学生地下党,政治素养好,是党内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我日后取得的点滴成绩与他们引路是分不开的。更幸运的是,黑大汇集了北外、上外、北大、南开、华师大等高校文革前的毕业生,师资力量强。同事们经常互相切磋,让我获益良多,没齿难忘。

记得二年级时,73级到大庆油田开门办学,我班分到生活条件较艰苦的采油六部,帆布帐篷既是我们的宿舍,又是课堂。其时正值“文革”,“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我班学生却不受干扰,学习丝毫不放松。毕业实习时,师生赴大连海俱乐部、外轮供应公司,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乃至“不标准”的英语。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得知联合国文件鲜有中文版的,尽管中文是官方语言。这直接影响我国代表在联大的表态。外交部把翻译积存文件的任务委托给各大院校英语专业。73级也参与了这项工作。系里给学生增开了翻译知识讲座,譬如翻译的标准、长句处理,等等。学生边学边干,也算补上了笔头翻译这个空白。尽管受“文革”的影响,学生有先天不足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后天加倍的努力,这届学生毕业后非常争气,在改革开放初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201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