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稿:发挥余热上“疫”线 特殊时刻显担当(四)

致敬我校退休教工朱惠群

她,是一位普通的上电退休教工块组长;

她,是一位热心的抗疫工作志愿者;

她,带领她爱人一起帮困助老;

她,是两位孤老的爱心帮扶者;

她,自己患有较严重的心脏疾病;

她,平凡又非凡,普通又伟大,

她,叫朱惠群。

(一)挺身而出,参与小区抗疫一线工作

朱老师是我校退休教工河间块组的块组长,在疫情防控初期她就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是两幢楼抗疫防疫群的群主。朱老师常常身穿蓝色防护服出现在小区,发抗原、帮买菜、帮配药、协调物资,每天都忙碌地不停,虽不是大白,但那一身“小蓝”在人群中也十分“亮眼”,一些退休的老师一眼就能认出人群中的朱老师,看到有朱老师在,大家就会觉得安心。

在做抗原检测时,朱老师不畏风险,穿好小蓝防护服,戴好面罩一家一户上门检测;由于每次核酸检测必须使用扫码功能,楼里大部分居民为老年人,很多人不会使用手机,朱老师不厌其烦地一家一户上门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核酸码;在做核酸检测时,也能看到朱老师的身影,她根据居委会安排本楼居民按时按点集合,由于小区志愿者工作到位,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同时避免了交叉感染,至今为止小区还没有发现一例阳性病例。

(二)想方设法,保障小区老人日常生活

朱老师每次会把政府送来的生活物资一家一户分送,好几次政府发放的物资都是晚上很晚才到,记得有一次已是临近12点了,天下着小雨,朱老师一直坚守在岗位,等到物资都安排好她才安心地回家了。

河间路1040弄小区是七十多年老旧居屋,都是煤卫合用的房子,住的几乎都是老年人,手机买菜基本不会,封闭近十天后,家中蔬菜、蛋奶几乎耗尽,朱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后,她带领楼组与小区购物团联系,想方设法组织货源,把购物团信息及时通知每户居民,由于居民所需物资不一样,她认真做好记录,做到不漏一户。物资到了再送到每家每户,让居民足不出户,确保大家的安全,这不仅解决了许多住户饮食方面的燃眉之急,也解决了小区供应最后“一百米”的问题。

小区老人的生活保障了,而朱老师和她爱人从来没有固定时间吃饭,她说封控至今,她都没时间好好做菜,就随便吃点。

(三)帮困助老,解决小区老人配药难题

朱老师不光自己做好事,还带领爱人一起帮困助老。孤老张建英,今年88岁,是河间块组的一名退休教工,六年前因脑梗住进了护理院,多年来一直是朱惠群夫妇负责她的日常生活,不定期和护理院进行各种对接。今年330日,就在杨浦区要进入封控管理的前一天,护理院打电话告知朱老师,张建英高烧不退、肺部感染,急需抗炎药物。朱老师和爱人立刻赶往护理院,并辗转多地帮助张建英老师配药救治,把所需药物及时送到护理院,几天后张建英终于转危为安了。

同时河间路1040弄的小区里住着许多老年人,常年患有多种慢性病,疫情期间,配药是一大难题。朱老师爱人挺身而出,不畏风险,作为街道的配药志愿者,他手里常常拿着十几个老人的医保本和医保卡,从早上出发去医院,排很久的队,看好几个诊室,经常很晚才回家,更别提能按时吃上饭。近日,他还主动帮住在大桥街道的我校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奚龙贵老师去医院配药,令家属非常感动。

(四)真情付出,赢得小区居民交口称赞

正是因为朱老师的辛勤付出,不计回报,小区居民对她赞不绝口:

小区的刘桂英老师说:“朱老师人很好的,非常热心,做事情又仔细又负责,有她在,大家就安心!”

叶苏星老师说:“朱老师既要负责小区的事情,也负责电力大学退休老师的事情,真的很辛苦,她总是默默地为大家做很多事。”

住在同一楼组的任晋鲁老师说:“朱老师每天要在楼组群里统计抗原情况,又要协调团购蔬菜,还要做小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没日没夜的工作,基本上没什么休息的时间,真的太不容易了!”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朱老师自己也患有心脏病,曾因心源性房颤多次住院治疗……

今年春天,上海各小区的花儿依然在美丽绽放,与此同时,像朱老师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忙碌身影也成为了小区里靓丽的一道风景。

或许这就是生命可敬的样子——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用无私的付出书写一个大大的“爱”字,唯愿山河无恙,人间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