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特稿:发挥余热上“疫”线 特殊时刻显担当(九)

夫妻同心齐上阵、冲锋在前保家园

 

周小力,一名化学专业的退休教师,也是我校退休第五党支部的一名党员,做起事情来专注认真,平时喜欢旅游摄影,写游记、做美篇。今年春天,和所有上海人一样,周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困住了。在3月26日接到学校离退休工作党委号召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倡议时,周老师立即在“先锋上海”注册报到,同时又在社区进行了报到。 


4月1日周老师所在的社区出现了阳性病例,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有新增,到4月7日整个小区11栋楼有9栋查出了阳性,周老师所在楼栋出现了4例确诊病例。紧张的氛围开始弥漫整个社区,原来遥远的“疫情”,就这样突然来到了自己的身边。楼被封了,冰箱空了,居委会忙不过来了,志愿者开始不够了……最影响情绪和气氛的是每天的“新增”,疫情一步步在逼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敲门,大家都很紧张、沮丧、不知所措。

在这个时候楼里的热心人开始组织自己的“志愿者”队伍,由于所在楼栋有阳性病例,因此抛开最初60岁以下才能当志愿者的要求,不论年龄性别,只要接种过三针疫苗就可以报名。周老师夫妇在得知符合报名条件后,没有片刻犹豫,夫妻一同加入了大楼志愿者队伍。楼内一共有志愿者16人,6人负责做统计和联络工作,另外10人分5班,2人一天,负责在楼内送快递、发抗原测试盒到每家每户。

4月15日,是周老师和爱人第一次“上岗”的日子,全楼共有30层68户人家,当天周老师夫妇要负责分发政府发的“大礼包”、居民团购的物资、居民单位的慰问物资等等。当他们看到一楼大厅堆积如山的物资时,一下子有点蒙,但是他们很快调整好状态,低头弯腰穿行于各类物资之间,透过隔离面罩,用有点老花的眼睛吃力地看着快递上的地址信息,将它们整理好后再有序发给各家各户,也包括4个有阳性病例的家庭,他们冒着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身穿“大白”,从晚上八点一直忙到子夜零点多才分发完毕,当回到家脱下闷热的大白服时,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当周老师拿起几个小时未看过的手机时,里面满满的都是楼里邻居对他们夫妻的感谢,这一刻,她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4月12日成立大楼志愿者至今,他们坚持工作,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病毒阻挡在大楼外,楼内再也没有发生过“新增”的情况。

 


说起这段共同抗疫的经历,周老师感慨不已:“曾经为考取大学而自豪,如今为抗疫成果而自豪,为大楼的志愿者队伍、也为自己感到自豪。”是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上海的每一个社区里,无数像周老师这样的党员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了美丽的家园,他们,是应该感到自豪的!

供稿:第五党支部

定稿:刘佳